导读:1.不戴口罩,罚!晋江开出首次罚单!2.一男子酒驾被泉州交警抓后,才知有个20岁儿子!全因…3.泉州:男子一句话,微信群炸锅!法院判了!4.最新!晋江法院曝光这11名男女1.不戴口罩,罚!晋江开出首次罚单!
不戴口罩?罚!今天晋江开出首次罚单!连开三张,以示警示!这也是“佩戴口罩”新规落地后晋江市开出的首次罚单《福建省餐饮服务从业人员佩戴口罩的规定》
已于2月1日起开始施行
这是全国首个对餐饮服务从业人员
佩戴口罩的专项立法
根据《规定》
全省从事加工制作、传菜等
直接接触入口食品工作的
餐饮服务从业人员
在工作时应当
规范佩戴清洁的口罩
近期,晋江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结合节前食品安全及疫情防控工作,开展餐饮服务从业人员佩戴口罩专项检查工作,加大对《福建省餐饮服务从业人员佩戴口罩的规定》的宣传力度,对未按规定佩戴口罩的行为依法予以处置。
2月3日上午,陈埭镇市场监管所执法人员对辖区内餐饮服务单位进行检查,发现大部分餐饮服务单位已经都能按规定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从事加工制作、传菜等直接接触入口食品工作的餐饮服务从业人员在工作时都能规范佩戴清洁的口罩。

开展餐饮服务从业人员佩戴口罩专项检查(图例非被处罚商户)
来源 | 晋江电视台
2.一男子酒驾被泉州交警抓后,才知有个20岁儿子!全因…
因与父亲吵架离家出走,
整整20年不回家,户口也被注销,再次与父母相认时,已经年过四十的他才知道自己有个儿子。到底怎么回事呢?↓↓↓
日前,石狮市公安局祥芝派出所设卡查获一名醉驾男子,在办理醉驾男子案件过程中,该男子提供了一张身份证,却并非是其本人的证件。经石狮市公安局刑侦大队研判,该男子与山东临沂孟某长相相似,民警立即与孟某家属取得联系。但孟某家人介绍,他们已经把孟某的户口注销了。
原来,早在2001年,孟某与父母发生争执,负气离家出走,家人寻找多年无果,以为他已死亡,就把他的户口注销了。民警将孟某的照片发过去,家属确认该男子就是孟某。
1月21日深夜,孟某的父母赶到石狮,时隔20年再次相见,孟某当场跪地向家人认错。
孟某称,2001年他与父母一起在浙江义乌打工,当时他还谈了一个女朋友。一天孟某与朋友打牌时,父亲赶过来当场打了他,年轻气盛的孟某当天就离家出走。乘坐火车到石狮时,孟某捡到一张身份证,从此以该身份在石狮打工。20年来,孟某从未与家人和女友联系。
令孟某没想到的是,他还有一个儿子,今年刚好20岁。据悉,孟某离家没多久,女友就发现怀孕了,当年生下了一男孩。不过因一直未能找到孟某,女友离开,将孩子交由孟某父母抚养。
随后,民警为孟某办理了取保候审,让他先回山东恢复户籍,过后再到石狮承担涉嫌危险驾驶的刑事责任。
来源:泉州晚报社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3.泉州:男子一句话,微信群炸锅!法院判了!
“山城郭××睡他老婆弟媳妇”2020年8月2日凌晨泉州南安市某村村民的一微信群因为这样一条信息炸开了锅几个字迅速在村民中发酵尽管当日午间发布上述信息的村民郭某华在群内表示是酒后胡言乱语,但这样澄清未能消除影响。于是,当事人郭某便将郭某华告上法庭,要求其公开书面道歉并赔偿。事情经过:胡言乱语 被告上法庭2020年8月2日1时25分,南安市某村村民郭某华用昵称为“痞子”的微信号在“某某山城朋友”的微信群中发送“山城郭××睡他老婆弟媳妇”等文字。信息一发出,即在微信及村民中发酵。郭某得知情况后非常生气,与郭某华理论并要求他道歉澄清。当天13时22分,郭某华在该微信群中表示:“昨天晚上喝醉了在群里乱发的,不好意思。”然而,郭某认为这样的解释既不能消除影响,也欠缺诚意,于是将郭某华告上法庭。郭某向法院提出诉讼请求,要求郭某华向其赔礼道歉、恢复名誉、消除影响,并出具书面道歉信在南安市某村村委会公示栏张贴十日;判处郭某华赔偿其经济损失及精神抚慰金。法院判决:公开道歉 张贴十日法院经审理认为,本案中,因被告郭某华发送的信息内容明确指向郭某,且言语具有侮辱、诽谤性质。经确认,发布的微信群是郭某生活的南安市某村村民群,其中有群成员200多名。郭某华的行为对郭某名誉构成一定程度的侵害。因侵权信息发布后,被告郭某华未能及时与原告郭某取得有效沟通、及时消除影响,未能得到原告的谅解。最终,法院判决被告郭某华应于判决生效后三日内,在南安市某村村民委员会公示栏张贴致歉声明,致歉内容须经法院审核,张贴时间为十日。如郭某华逾期不执行上述内容,则由法院在上述地址公示栏全文张贴本判决书内容。同时,判决被告郭某华应于判决生效后三日内支付原告郭某律师代理费4000元。律师说法:名誉受损 有权追责“郭某华在群里的言论应该是没有事实根据,可能是道听途说,也可能是猜测的,也就是说这是没有基础事实的。但是他在200多人的群里说这句话,对郭某的名誉造成损害这是事实。”建达(泉州)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张传江分析认为,基于这种情况,按照法律规定被侵害人有权追责。无论是过去的《民法通则》还是现在的《民法典》都对这一内容有明确的规定。《民法典》甚至有专门一章写到人格权问题,加大了对人格、名誉的保护力度。[font=-apple-system, blinkmacsystemfont, "]来源:东南早报
4.最新!晋江法院曝光这11名男女

来源 | 晋江市人民法院